關于啟動2022年省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預申報工作的通知

發布者:發布時間:2022-05-24浏覽次數:524

為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育一批充滿思政元素、發揮思政功能的示範性課程,根據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2111号)、省教育廳《省教育廳關于深入推進全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蘇教高(20203号)等文件精神,為提高省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的申報質量,學校決定啟動2022年省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預申報工作。現将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發揮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陣地、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強化示範引領,強化資源共享,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将思政工作體系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全過程,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申報範圍

1.申報課程為列入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所有課程。

2. 繼續教育課程申報範圍為函授、業餘、成人脫産班、網絡教育、開放教育及各類非學曆教育課程。

三、申報條件

1.課程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或專業考試計劃,實施學分管理,并至少經過兩個學期或兩個教學周期的建設和完善。

2.課程準确把握“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主線,結合所在學科專業、所屬課程類型的育人要求和特點,深入挖掘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優化課程思政内容供給。

3.課程注重體現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注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科學設計課程目标和教案課件,将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4.課程注重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創新,教學内容體現思想性、前沿性與時代性,教學方法體現先進性、互動性與針對性,形成可供同類課程借鑒共享的經驗、成果和模式。

5.課程可由一名教師講授,也可由教學團隊共同講授。入選示範課程相應授課教師、團隊自動認定為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不需單獨申報。

6.課程授課教師政治立場堅定,師德師風良好。課程負責人具有高級職稱,能夠準确把握本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和重點,并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課程教學團隊人員結構合理,任務分工明确,集體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實施,經常性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教學研究和交流,課程思政建設整體水平高。

7.課程考核方式和評價辦法完善,育人效果顯著,學生評教結果優秀,校内外同行專家評價良好,形成較高水平的課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範輻射作用。

8.職業教育課程要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注重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規範等内容;普通本科課程要堅持以本為本,聚焦專業特點和育人要求,适應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研究生課程要以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為核心,突出科研育人;繼續教育課程要充分考慮成人在職學習的特點,注重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面向終身學習,培養學習者立足崗位的創新意識與責任擔當。

四、建設要求

1.課程教學建設,形成一套課程思政的教學文件。每門課程應撰寫體現課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課程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等教學文件。新教學大綱須确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标,并結合課程教學内容實際,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以及如何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教學成效,大綱應充分體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融合。

2.授課團隊建設,組建一支由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共建的教學團隊。

3.教學成果建設,建立一套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典型案例應包含視頻、照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編寫具有課程特色的教學參考資料,整理彙編課程學生的反饋及感悟,以及其它可體現改革成效的材料。

4.教學效果評價,完成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效果評價。每門試點課程應根據課程性質、授課内容和教學過程等,完成本門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效果評價。

五、材料要求

請各學院于610日将申報書、彙總表(一式一份)及電子稿送交教務處教學建設與改革科。

聯系人:高原   聯系電話:831059095909)。

附件.rar

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202252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