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啟動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預申報工作的通知

發布者:發布時間:2022-05-20浏覽次數:1127

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一流本科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号)文件精神,參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2113号)和《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2113号)通知要求,為提高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申報質量,學校決定啟動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預申報工作,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标

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動教師全員參與課程理念創新、内容創新和模式創新,提升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各學院對标國家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四類一流本科課程評選标準(附件1),梳理開設課程,構建潛力課程和團隊,為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做準備,力争新的突破。

二、課程類型

1.線上一流課程。突出優質、開放、共享,推動認定課程通過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平台和其他全國性課程平台面向省内外高校持續提供優質教學服務,争創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

2.線下一流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作用,面向全校以面授為主的課程,建設線下一流課程,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重塑課程内容,創新教學方法,打破課堂沉默狀态,煥發課堂生機活力,争創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

3.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主要指基于慕課、專屬在線課程(SPOC)或其他在線課程,運用适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結合本校實際對校内課程進行改造,安排 20%50% 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打造在線課程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課程,争創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大力倡導基于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應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優質課程申報。

4.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着力培養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面向全校中配備理論指導教師、具有穩定實踐基地且學生70%以上學時深入基層實踐的非實習、實訓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标,通過青年紅色築夢之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等活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保證課程規範化和可持續發展,争創國家級社會實踐類一流課程。

三、申報條件

申報課程須至少經過兩個學期或兩個教學周期的建設和完善,取得實質性改革成效,在同類課程中具有鮮明特色、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承諾入選後将持續改進。符合相關類型課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時,在以下多個方面具備實質性創新,有較大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一)教學理念先進。堅持立德樹人,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緻力于開啟學生内在潛力和學習動力,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課程教學團隊教學成果顯著。課程團隊教學改革意識強烈、理念先進,人員結構及任務分工合理。主講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學術造詣,積極投身教學改革,教學能力強,能夠運用新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三)課程目标有效支撐培養目标達成。課程目标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

(四)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合理。圍繞目标達成、教學内容、組織實施和多元評價需求進行整體規劃,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設計合理。

(五)課程内容與時俱進。課程内容結構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依據學科前沿動态與社會發展需求動态更新知識體系,契合課程目标,教材選用符合教育部和學校教材選用規定,教學資源豐富多樣,體現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

(六)教學組織與實施突出學生中心地位。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創新教與學模式,因材施教,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知識生成,教學反饋及時,教學效果顯著。

(七)課程管理與評價科學且可測量。教師備課要求明确,學生學習管理嚴格。針對教學目标、教學内容、教學組織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過程可回溯,診斷改進積極有效。教學過程材料完整,可借鑒可監督。

四、申報要求

1.各學院要高度重視一流課程的培育建設工作,特别是國家級和省級一流專業的課程建設規劃。學院領導要統籌調度,在全面梳理學院現有校級及以上一流課程的基礎上,組織、協調學院老師積極參與一流課程的預申報工作。結合學院實際和申報前景,提出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預申報名單(附件3),盡可能涵蓋所有類型的課程。各部門也可以結合實際提出預申報名單。

2.申報重點參考第二批國家級一流課程申報書(附件2),積極準備相關材料。重點思考并梳理以下問題:課程目标(是否符合學校專業辦學定位?)、課程與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解決後能否有效實現課程目标?)、課程建設及應用情況(如何作才能解決教學問題+實現課程目标?)、課程建設過程中學生和老師的收獲(學生的成長、獲獎等,老師的教研項目、論文、教材、獲獎、指導學生等),特别是學生和老師的成果積累需要提前規劃和時間實施,否則申報書将缺乏成效支撐。

3.線上一流課程建設。在中國大學MOOC等公共平台開課上線并對社會運行至少2個教學周期;對校内學生采用慕課堂教學工具組織教學,同樣可以申報混合式一流課程

4.線下一流課程。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建設,建議充分考慮線下一流課程評審要求:教授上講台+利用智慧教室(可考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應用)+有效解決課堂沉默問題。

5.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充分運用慕課堂、雨課堂、學習通等信息化教學工具開展混合式教學。

6.社會實踐類一流課程。重點關注學生70%以上學時深入基層實踐的非實習、實訓課程,特别是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建議全面思考校内30%理論+校外70%實踐的有機貫通,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與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

五、材料提交

各學院、部門填寫《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一流課程建設項目申報彙總表》,紙質申報材料(彙總表、申報書1份)于2022610日前報教務處教學建設與改革科,并同時提交電子材料。

聯系人: 高原,聯系電話:831059095909)。

附件1:國家級一流課程評審标準.docx

附件2: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書.rar

附件3: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一流課程建設項目申報彙總表.xlsx

附件4:教育部、教育廳相關文件.rar



 

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202252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