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我校課程思政建設和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引導高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推進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學校決定舉辦2022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并擇優推薦3名教師參加省級大賽。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比賽主題
推動教學創新 培養一流人才
二、比賽目标
緊扣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主題,深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設;充分發揮大賽的示範引領作用,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精心打造高校教師教學創新标杆展示與交流平台。
三、參賽對象及名額分配
我校在職主講教師,教齡不少于5年。近5年對所參賽的本科課程講授2輪及以上。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報名,若以團隊形式參賽,團隊成員包括1名主講教師和不超過3名團隊教師。學院推薦參賽人數詳見附件1。
四、比賽内容與成績
比賽内容包括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教學設計創新彙報等。
比賽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網絡評審,包括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根據網絡評審成績由高到低排名,按照一定比例選拔一部分參賽教師進入第二階段即現場評審階段。現場評審内容為教學設計創新彙報。進入現場評審階段的選手,依據網絡評審(60分)與現場評審(40分)成績的總得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序評獎。
(一)網絡評審
網絡評審階段,參賽教師要在規定時間内将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教學創新成果報告等上傳到大賽平台,由專家評委進行網絡評審。網評滿分為60分,其中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成績占40分、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成績占20分。
(二)現場評審
現場評審階段,參賽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與教學實踐,進行不超過15分鐘的教學設計創新彙報,專家評委依據選手的彙報進行5分鐘的提問交流,滿分為40分。
(三)計分方式
評委評分實行實名制,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教學設計創新彙報三部分成績之和為選手的總得分,具體評分細則詳見附件3。
五、材料要求及上傳
(一)材料要求
1.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應基于參賽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反思,體現教學創新成效。聚焦教學實踐的真實“問題”,通過課程内容的重構、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評價的改革等,采用教學實驗研究的範式解決教學問題,明确教學成效及其推廣價值。教學創新成果報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數4000字左右為宜。教學創新成果的支撐材料及目錄詳見附件4。
2.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及相關材料。實錄視頻為參賽課程中兩個1學時的完整教學實錄,具體要求詳見附件5。
與課堂教學實錄視頻配套相關材料包括:參賽課程的教學大綱、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内容對應的教學設計、教案和課件,其中教學大綱主要包括課程名稱、課程性質、課時學分、學生對象、課程簡介、課程目标、課程内容與教學安排、課程評價等要素;教學設計是指實錄視頻對應的完整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流程說明,盡可能細緻地反映出教師的思考和教學設計,在文檔中應提供不少于5張教學活動的圖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表述清晰流暢。
(二)上傳方法
請參賽教師在11月25日前将相關材料上傳到學校比賽平台,由專家評委進行網絡評審。
大賽平台:
http://2022xzitcxds.contest.chaoxing.com/portal
1.點擊對應身份平台登錄,登錄賬号均為教師十位工号,初始密碼為s654321s(有學習通賬号的與學習通賬号密碼相同)。
2.進入用戶中心--我的作品,按說明要求上傳相關材料,保存并提交。
六、比賽流程及時間節點
七、其他事項
(一)參賽教師應保證教學創新設計相關材料的原創性,不得抄襲、剽竊他人作品,如産生侵權行為或涉及知識産權糾紛,由參賽教師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二)參賽教師所需提交的相關材料(申報書除外)和現場彙報環節中均不得出現參賽教師姓名及所在學校名稱。
(三)根據比賽流程及時間節點安排,請各學院在2022年10月14日之前将2022年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推薦彙總表(附件2)(紙質蓋章、電子稿各一份)報送至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大活222室)。
未盡事宜,請聯系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張晶、程燕青。
附件1:2022年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教師教學創新比賽學院參賽人數.doc